您的位置:首页 >新闻 >

工业级SSD闪存集体涨价,不要落入这些会埋葬数据的陷阱

时间:2025-09-02 13:02:08 来源:搜狐

01 闪存涨价潮袭来

最近存储市场掀起涨价潮,长江存储、美光、闪迪等大厂宣布从今年4月起对NAND闪存芯片涨价超10%,三星和SK海力士也可能跟进。

这波涨价的背后,是厂商减产、AI算力需求爆发和政策调整的叠加效应。事实上,五大原厂从去年四季度都开始部分减产,加上中国企业换新补贴刺激了消费电子需求,而美国关税政策又推高了成本。

但对用户来说,比涨价更值得警惕的,是伺机而动的低价SSD背后隐藏的“劣质芯片陷阱”。

02 黑片与白片

说到NAND闪存芯片的质量,绕不开黑片和白片这两个灰色产业链的产物。

NAND闪存的核心制造流程可概括为,将高纯度硅制成的晶圆(Wafer),然后切割成多个晶片(Die),每个Die经封装后即为独立芯片。

一块晶圆在切割成芯片的过程中,原厂会淘汰掉存在物理缺陷的残次品,这些被当作垃圾处理的“边角料”就是黑片。它们未经任何检测,可能自带坏块或寿命极短,就像一颗定时炸弹,用着用着突然掉速、丢数据,甚至直接“暴毙”。

2017年山寨SSD大量使用黑片,导致用户数据损毁率激增,至今仍有低价产品暗藏这类隐患。

而白片则是另一种“精装修的次品”——原厂封装时发现瑕疵但勉强能用的芯片。它们可能被下游厂商重新打标后流入市场,比如某些品牌SSD上印着自家LOGO的闪存颗粒,实际是美光或东芝淘汰的白片。

这类芯片虽然比黑片稳定一些,但遇到高温或高强度读写时容易“露馅”,比如加载卡顿、蓝屏,甚至和主控芯片“八字不合”导致兼容性问题。

03 如何避开这些坑?

在涨价周期中,千万别贪便宜买价格低得离谱的SSD。如果某款SSD突然卖到远低于市场均价,它大概率用了劣质芯片。因此,建议优先选使用长江存储、美光等存储颗粒的SSD,例如天硕G40系列工业级SSD,它们从原料到封装全程把控,颗粒上都印着原厂标识。

而对于标榜“第三方封装”、“自主颗粒”的产品,不妨拆机看看闪存表面是否粗糙、编码是否模糊——黑片往往连LOGO都不敢印。

04 结语

眼下AI技术正推动存储市场分化,高品质SSD和普通消费级产品的质量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。

与其纠结涨价,不如把预算花在刀刃上:数据无价,靠谱的芯片能决定一块SSD面对突发状况时的生死存亡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行为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